首頁 > 黨建專欄 > 知識園地
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時間:2023-12-01 09:14: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需要民族為載體,而民族的發(fā)展與建設也需要文明的內化與引導。通過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從中華文明的突出特征出發(fā)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大意義和推進路徑,有助于增強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

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決定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必須走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道路。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造就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感和綿延的認同意識。在近代之前,中華民族已經產生了以前朝疆界為參考的疆域意識、中原王朝為合法政權的認同意識和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文化認同。這決定了中華民族絕不是近代構建而無歷史支撐的“想象共同體”,也不是建立在單一語言、宗教、種族等基礎之上的“民族國家”共同體。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決定了我們要以歷史脈絡作為參考、以中華文化作為資源,自覺思考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提出“四個共同”,厘清了組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疆域、歷史、文化與精神”四個要素,并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以“四個與共”精練概括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涵實質。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各民族群眾堅定“五個認同”。“五個認同”依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和中華文化的通納包容,超越民族主義的狹隘性、私利性和排他性,從主權國家、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政黨政治與制度道路五個方面,為各民族共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這不同于西方基于自由主義理念的公民民族主義,也不同于單一文化要素主導的族裔民族主義。

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性決定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必須從“兩個結合”中汲取思想資源。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不是復古守舊、周而復始,而是在與周邊世界文明、內部多種區(qū)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斷吐故納新、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性,賦予中華民族在王朝國家時代領先世界文明的先進性。進入近代歷史,以工業(yè)革命為基礎的西方文明極大沖擊了古老的中華文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一度陷入危難。中華文明創(chuàng)新性一經被先進政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便重新煥發(fā)勃勃生機。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進政黨,創(chuàng)造性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兩個結合”,實現了中華民族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集中體現為“十二個必須”,是“兩個結合”在民族工作領域的集中體現,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作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將貫穿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始終。

中華文明的統(tǒng)一性決定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與現代國家建設的有機統(tǒng)一。中華民族的先祖?zhèn)冊诠餐胖腥A大地的實踐活動中,很早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時空觀,即把天、地、人三者貫通。中華民族的宇宙觀體現為對天的至高性與唯一性的認識,延伸到國家社會的建設就產生了天下觀。早在先秦時期,天下觀就包含了多民族因素,這構成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思想根源。后世的儒家學說吸收天下觀與“夷夏可變”思想,在漢朝最終形成了“大一統(tǒng)”思想。“大一統(tǒng)”思想落腳為國家政治實踐,就是要建立疆域空間與政教禮儀都統(tǒng)一的正統(tǒng)王朝。從古代的“夷夏一體”到近代的“中華民族觀”,再到新時代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都貫穿著中華文明的統(tǒng)一性。“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追求統(tǒng)一性的現代國家建設則為“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提供政治保障。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是國家認同建設的題中之義,也是現代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

中華文明的包容性決定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有力保障各個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中華文明的包容性不僅推動世界文明之間和平友好的交流互鑒,也推動國內多元民族文化的共生繁榮。中華文明的包容性是理解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把鑰匙。當代西方國家的文化政策和實踐依然保存著“零和結構”的排他性,以自由主義公民化為理想模式,搖擺在同化主義與多元文化主義之間。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經過了“社會主義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話語變遷,始終未變的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價值理念。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適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需要、中國式現代化新形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形態(tài)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新趨勢的必要優(yōu)化與科學調整。

中華文明的和平性決定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共通性。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倡導施以仁政文教,熱愛和平的種子早已深深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中華文明不追求絕對的超越存在,“和而不同”是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處的基本原則。中國在國內治理中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全球治理中大力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兩個共同體”思想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兩個共同體”思想是中華文明“和合”思想的集中體現,也貫穿著社會主義對于“真正的共同體”的價值追求。“兩個共同體”思想的共通性表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世界和平發(fā)展并行不悖、相向而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不是唯我中心的國家民族主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不是“修昔底德陷阱”所預言的大國關系的“零和博弈”。中華文明的和平性決定了中國必然要走一條維護世界和平、推進全球發(fā)展、構建國際新秩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

在深入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基礎上,高質量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首先,進一步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礎理論研究,以中華文明演進的歷史經驗與內在規(guī)律作為關鍵線索,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核心概念,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多元一體”“現代國家”與“現代文明”三個屬性的貫通性與整體性研究。其次,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重要和有機組成部分,把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融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話語體系,解決中國道路的特殊性與繁榮發(fā)展世界文明的普遍性之間的關系。最后,科學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是“民族屬性、國家屬性與文明屬性”有機統(tǒng)一、相互依賴的過程,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解為優(yōu)化民族關系、提升國家治理與倡導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改變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簡單等同于民族文化交融的單一認知。

  版權聲明:呼倫貝爾擔保網為開放性信息平臺,為非營利性站點,所有信息及資源均是網上搜集或作交流學習之用,任何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則產生一切后果將由您自己承擔!本站僅提供一個參考學習的環(huán)境,將不對任何信息負法律責任。除部分原創(chuàng)作品外,本站不享有版權,如果您發(fā)現有部分信息侵害了您的版權,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48小時內刪除。
熱點推薦
平語近人
平語近人
黨員干部不可或缺的六種能力
黨員干部不可或缺的六種能力